7月4日红腾网,烟台,热浪翻滚。烟台出现35到37摄氏度高温,部分地区达39℃,莱州沙河41.7℃的数字灼人眼球。当山东其他城市的孩子早已在家享受冷气、开启暑假时,烟台的中小学校还在上课。这里是全省唯一一个坚持让孩子们上课到7月14日的地方。几十万学生,在风扇都搅不动热浪的教室里,汗水浸透了课本,也灼烧着家长的心。(源自极目新闻等媒体)
教室成了“蒸笼”,家长自发成了“送冰工”,给孩子们送来冰块和西瓜等降温。冰块,这个本该在海鲜市场或冷饮店出现的东西,被一车车、一盆盆地送进烟台的各个中小学教室。孩子们希望能攫取一丝凉意。
可这自救的背后,是烟台大部分教室里连空调都没有的现实。有家长在评论区发言说,孩子放学回家脱下校服,背上、脖子上、屁股上,密密麻麻全是痱子,严重的甚至红肿冒了白头。这画面,看得人揪心。
更刺痛人心的是对比。有烟台网友描述开发区街头景象:干净整洁的公共厕所里红腾网,空调静静地运转着,温度显示着舒适的26℃。而一墙之隔的教室里,孩子们正和39℃的高温搏斗。“公厕空调比娃教室多”教育经费去哪儿了?为什么连厕所都能装上空调,孩子们读书的地方反倒成了“热岛”?
当然,这倒不是其他原因,烟台濒临黄海与渤海,气候受海洋和大陆双重影响,以往的年份,气温要到暑假后,才上升到35摄氏度以上,今年气候反常,高温提前降临,中小学校措手不及。
时间差更是让家长们憋着一口气。青岛的孩子7月1日就考完放假了,潍坊、济南这些地方,最迟7月5日也基本放假了。唯独烟台,铁板钉钉地要撑到7月14日。打电话问教育局,值班人员的回答是“目前没有接到提前放假的通知”。
可教室里的现实呢?有老师上完一节课出来,衬衫湿得能拧出水红腾网,更别提学生多遭罪了,家长们的心火和室外的温度一样蹭蹭往上冒。有医生早就说过,高温环境下,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都会下降,更容易烦躁中暑。当孩子回家作业错误百出,身上的痱子又痛又痒,这课还上得有什么意义?
说到底,空调装不装,放不放假,远不只是钱和天气的问题,它反映的是我们究竟把学生的健康和舒适摆在什么位置。
送冰解燃眉之急,家长们自发掏钱出力,一个班一天光冰块钱可能就得几百块。有家长算过一笔账:这钱要是省下来,一个高温季下来,够买好几台空调了。可这钱,家长们愿意花在“临时抱佛脚”的冰上,却无法替学校决定该不该、能不能装空调。
烟台是个万亿GDP城市,也相信烟台有能力给学生教室都装上控台,怪只怪,今年的高温天气来得太早了,以往都是放暑假后,没有想到今年高温提前到了。
但是,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有个高温天气应急预案,一旦气温上升到多少,就停课。如果不是那么机械执行校历,也就没有这场风波。
说到底,烟台家长期待的,不过是一个能让孩子安心读书的环境。当公厕的空调与教室的冰块终于不再是对立的符号,当\"再坚持三天\"变成\"下周一开始放暑假\",或许这才是教育应有的温度——不在于26℃的冷气,而在于人性化的体谅,在于把\"为了孩子\"真正落实在每一度温差里。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
金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