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冠盈配资,外地户口想择校,他说都可以办”
“说没问题,但孩子一直到9月1号了还不能报名”
“承诺能办本校学籍,还口头保证给娃娃分个好班,结果根本联系不上人”
随着招生季的到来,个别不法分子捏造信息、虚假宣传,以“有关系”“有指标”为幌子,谎称能帮学生入学,通过收取高额中介费等方式实施诈骗。
近日,据成都教育发布、四川广播电视台报道,多位成都、绵阳的家长反映,他们在为孩子办理幼升小、小升初入学时遭遇骗局,损失了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的“择校费”,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豪华机构”承诺办学籍
钱款缴纳后人间蒸发
2024年7月,绵阳家长王先生正为孙子的幼升小犯愁:他想让孙子去一家私转公立学校读书,在那里只需要付公立学校的费用,就能享受私立学校的教育,但想进这所心仪的小学只能通过摇号。
如何才能确保入读呢?王先生想尽办法,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姓郑的老板。他声称不仅能解决上学问题,还有“特殊渠道”可以解决学籍问题。
“我们去了实地考察,看到他公司很大,办公室很豪华,也有营业执照。我们还没签合同的时候,他就接了很多电话,有些电话还是‘领导’打来的,这个学校要几个名额、那个学校要几个名额,他都说能办成。”王先生说。
谨慎起见,王先生查询了公司的营业执照,发现上面显示有一条司法案件。这让王先生有些犹豫,想多考虑一阵子。可郑老板却解释得头头是道,非常圆满,并且他还表示,名额只有几个,要考虑,明天可能就没有了。
截图自四川广播电视台《非常话题》
“想到这么多人都在找郑老板帮忙办事,我们觉得,几万块钱他不至于骗我们。”王先生说,因此他和儿子选择信任郑老板,双方签订了《绵阳市内择校咨询服务协议》,约定服务费用7.8万元冠盈配资,一次性付款,承诺办理学校的本校学籍,如未在服务期限内完成正常入校,则全额退款。
王先生本以为一切妥当,可是,到了孙子该去登记上学时候,郑老板却一直没有发来消息。
学校摇号结束后,王先生多次给郑老板打电话,郑老板却以“领导不在”等理由拖延,一直到9月1日孙子本应该正常上学以后,都还以各种理由推脱,让王先生不要带孙子去学校去报名。
直到这时,王先生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他第一时间去派出所报了案,但派出所以民事纠纷为由,没有立案。为了讨回这笔钱,王先生只能每天去郑老板的办公室要求退款,但一直到对方人去楼空,仅追回了2万多元。
数十位家长上当受骗
最多的交了31万
有同样遭遇的还有绵阳家长喻女士。因为喻女士的孩子户口在外地,想来绵阳读书,只能通过随迁子女入学,“但学校是指定的。想读我们心仪的学校,享受好一点的教育,就得走其他途径。”
在社交平台上,喻女士看到了郑老板的机构打的广告,说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外地户口的想择校,他都可以办成。
在缴纳8.5万元签订协议后,对方承诺办理本校学籍,还口头保证会给孩子“分个好班”。
但直到其他学生已开始军训,孩子仍未收到入学通知。联系之下,郑老板表示孩子可以直接入校,再往后又提议换一个学校,但均没有结果。忍无可忍的喻女士选择了报警,才知道还有很多家长都上当受了骗。最终,孩子只能在外地读书,而缴纳的费用仅追回2000元。
截图自四川广播电视台《非常话题》
据了解,类似的受害者多达数十人,缴纳费用从7.8万元到31万元不等。目前,受害者已组建维权群并持续向警方提供线索,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成都的一群家长也有着类似经历。2023年4月,家长朱某因小孩转学问题,结识一蒋姓男子,对方称可以让小孩转学到成都市某小学读书,但是要给钱。
在相继缴纳19万余元后,7月14日,蒋姓男子给朱某发了一张图片,上面显示其孩子已被录取。但一周后,朱某再联系王某时,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推脱。朱某觉得被骗,于是报警,期间对方退款10万元,共计损失92050元人民币。
遭遇类似骗局的还有龚女士。2024年3月,她经朋友引荐认识了王某某,对方称可以办理小孩入学问题。6月10日,双方在青羊区贝森路见面,谈好事项后,龚女士通过微信转账2万元给对方。
但后来,王某某一直没办成小孩入学事宜,以还需缴纳费用为由,继续向龚女士要钱。龚女士察觉被骗要求退款遭拒,于是报了案,损失2万元。目前,两案均已由公安机关破获,相关嫌疑人已被司法机关打击处理。
跳出择校焦虑
正规渠道才是唯一选择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家长上当受骗呢?
调研显示,犯罪嫌疑人郑某,其实是利用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和户籍政策的不了解设置了陷阱。在与家长沟通时,犯罪嫌疑人还会利用“名额有限”“错过再等一年”等话术制造紧迫感,催促家长尽快付款。
律师何光飞指出,此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常以“咨询服务”名义签订合同,实则虚构办事能力,符合诈骗罪构成要件。“即便合同约定退款,一旦对方将资金转移,民事起诉也很难执行。”
“很多学校都存在借读生,家长担心孩子没有正式学籍,会影响升学,骗子就抓住这个痛点。”成都市司法局特邀人民调解员廖正华分析,涉案合同虽约定“未办成全额退款”,但犯罪嫌疑人往往在收款后以“资金已打点关系”“领导正在协调” 等理由拖延,待家长醒悟时已人去楼空。
“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教育公平需要通过正规途径实现。”特邀心理咨询师马滟认为,家长的焦虑源于对教育资源的过度迷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远超学校硬件,和谐的家庭氛围、积极的成长环境才是孩子成才的关键。”
她建议家长理性看待择校。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应通过教育局等政府主管部门咨询,走正规渠道,不要轻信社会上所谓的“关系”“门路”,避免因“择校焦虑”而落入骗局。“就算砸锅卖铁也要给孩子最好的”的心态虽然能共情,但“找关系择校”本质上是对教育规则的破坏,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各位家长需注意,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实行“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政策,任何声称“花钱买学位”“办理学籍”的行为均属骗局。建议家长们严格遵循正规招生流程,留存关键证据,避免陷入维权困境。入学政策的公开透明性不容任何“内部操作”,摒弃“花钱买学位”的侥幸心理,方是根本的止损之道。
金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